新闻动态
上世纪六十初,军委规定1955年离开部队的女红军,可以回军队工作
2025-04-13
在六十年代初期,我住在一个部队大院里。有一天,我注意到一位原本是普通居民的阿姨突然穿上了军装,并且佩戴上了"上尉"的军衔。这让我感到十分困惑,因为我母亲以及其他许多在1955年离开军队、转业到地方工作的女性军人,为什么没有机会重返部队,穿上军装并佩戴军衔?这个情况让我和周围的人都很不解。
1960年,中央军委发布了一项政策,允许1955年退役的红军时期入伍的女军人,如果她们愿意,可以重返军队。这些人将重新安排工作,明确职务,并授予相应的军衔。这项政策执行到1962年结束。
1955年,在人民解放军首次推行军衔制度前夕,大约有10万名女性军人选择退役或转业,离开了军队。这一变动使得解放军中的女性军人数量从原来的11万急剧下降至仅剩1万。随后,这留下的1万多名女性军人全部参与了首次的军衔授予仪式。
根据相关数据显示,在此次授衔仪式中,女性军人所占比例仅为0.82%。具体来看,获得将军衔的女性仅有1位,校级军官中的女性也仅有46人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获得军衔的女性全部是在1927年8月1日至1937年7月6日土地革命时期加入红军的,而且绝大多数都经历过长征的艰苦考验。
1955年,随着军队大规模裁减,许多女性军人选择了退役或转业。在这波调整中,部分女红军也离开了军队,未能获得军衔。尽管她们心中有些失落,但为了整体利益,她们还是选择了服从安排,换下军装,告别了军旅生涯。
上世纪六十年代,重新归队的女红军人数并不多,大概不到一百人。这主要是因为五十年代授衔时,已经有不少女红军继续留在部队了。
很多人常问,土地革命时期有多少女性加入了红军队伍?到了解放初期,这些女战士还剩下多少人?遗憾的是,具体数字无法确定,统计起来也相当困难。不过,我可以提供一些相关数据作为参考。
1934年,中央红军率先踏上长征之路,随后红二、四方面军也相继出发。在这段艰苦的征程中,共有超过3000名女性战士参与。具体来说,中央红军中有30多名女战士,红二方面军有20多名,其余大部分来自红四方面军。到了1936年,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时,仍有2000多名女战士幸存。然而,经过西路军在河西地区的激烈战斗,最终抵达延安的女战士仅剩700多人。这些坚韧的女性,在经历了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解放战争后,到新中国成立时,仍有400多人健在。
根据历史记录,长征期间约有3000名女性加入了红军队伍,但到新中国成立时,仅有约1000人的姓名得以保存。这些女战士主要来自四川,特别是红四方面军,她们大多出身贫寒,年龄在十五六岁之间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些年轻女性中有很多是从童养媳的身份中逃离出来,毅然投身革命事业。
#百家说史品书季#